fjrigjwwe9r0t_Info:InfoContent 大家都知道,國內外目前很多媒體處于嚴重的業(yè)績下滑趨勢,甚至很多媒體倒閉,重組。單一的媒介形態(tài)、低效率的內容生產方式、低頻度的內容傳播范圍促使傳統(tǒng)媒體這種媒介形態(tài)日子越來越難,盡管很多媒體全面向移動互聯(lián)網進軍,但仍然受困于傳統(tǒng)的媒體生存模式壁壘,罕有創(chuàng)新成功者。
網絡門戶歷經十幾年的發(fā)展,也成為傳統(tǒng)媒介的一部分。近期國內幾大門戶爭相改版,他們希望新的門戶完全基于滿足和貼近用戶不斷涌現(xiàn)出的在個性化、社交化、本地化和移動化等方面的需求。
無論傳統(tǒng)媒體還是網絡門戶,都受到了來自移動互聯(lián)網的沖擊和影響,大數據時代的來臨又讓我們應該如何去梳理數字內容的價值鏈?如何在碎片化生存的時代保留話語權,如何與用戶建立對等、開放的新社群關系,而不是廣播式的布道?
數字閱讀領域目前的現(xiàn)狀,其根本原因是移動互聯(lián)網重構了內容形態(tài)(碎片化生存)、重構了內容消費時間(黃金時間、垃圾時間再定義)、重構了社會的組織形態(tài)(社交化),信息在關系鏈流動中又重構了信息本身(內容再生產),而我們的內容生產者和內容傳播平臺還遠遠沒有根據現(xiàn)實滿足用戶需求、服務用戶體驗。
大數據時代的來臨,最明顯的特征無疑是內容生產數量的幾何級倍增。
【全球每秒鐘發(fā)送 2.9 百萬封電子郵件,一分鐘讀一篇的話,足夠一個人晝夜不息的讀5.5 年…
每天會有 2.88 萬個小時的視頻上傳到Youtube,足夠一個人晝夜不息的觀看3.3 年…
推特上每天發(fā)布 5 千萬條消息,假設10 秒鐘瀏覽一條信息,這些消息足夠一個人晝夜不息的瀏覽16 年…
每天亞馬遜上將產生 6.3 百萬筆訂單…
每個月網民在Facebook 上要花費7 千億分鐘,被移動互聯(lián)網使用者發(fā)送和接收的數據高達1.3EB…
Google 上每天需要處理24PB 的數據…】
以前通常我們會在電腦上同時打開多個窗口,處理多件事情。聽會兒歌,看會兒視頻,和N個人聊天,遇到好奇的東西用搜索引擎查詢一下,時不時刷新郵箱、微博或者 SNS網站查看新消息,個別勤奮的朋友可能同時還在更新空間、博客 ,F(xiàn)在我們多了一個帶在手邊的設備,手機或者平板。我們不僅要刷刷微博,還要看看微信,或者玩幾把游戲,關注誰給你發(fā)來了信息,或者那個應用又彈出來新的資訊。
在媒介的發(fā)展過程中我們已經驗證了這種進化的過程,很多電視新聞節(jié)目、傳統(tǒng)報刊為了增加受眾粘度而大量減少硬新聞的比例,將名人趣事、日常生活百態(tài)、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信息內容、帶刺激性的犯罪新聞和暴力新聞、災害事件、體育新聞、文化新聞、娛樂新聞等軟性內容作為新聞的重點。
這既是一個最好的時代,我們的信息和媒介無所不在,這也是一個糟糕的時代,我們被信息包圍,每個人成為完美的多任務處理機器人,信息過載,有價值的內容和冗余的信息裹挾而來,我們逐漸被碎片化的生活所籠罩。擺在數字內容平臺和產品面前的,要么娛樂至死,制造熱點,炒作熱點,要么變得更碎片化,在人們短暫的注意力停留中創(chuàng)新內容和展現(xiàn)形式。
大數據時代,基于數字內容所拓展的平臺和產品同紙質媒體、傳統(tǒng)門戶一樣,要擺脫單一的流量經營和復本經濟模式,同時也要有一種新的運營機制來防范海量數據帶來的噪音、提升個性化內容的比例,增強用戶獲取信息的便利性,更要將基于內容所產生的用戶行為、用戶數據、用戶特征等轉化為數據資產(用戶群體、性別、年齡、教育程度、收入區(qū)間、生活范圍、閱讀偏好、品牌關注度、情緒等等),從而創(chuàng)造一種新的產品范式。
Zite是移動終端上一款免費的個性化雜志訂閱應用。該應用通過采集用戶的閱讀行為,判斷用戶的興趣,從而能夠把一些用戶感興趣的新聞、資訊、圖片、音樂、視頻聚合起來呈現(xiàn)。去年8月份Zite被CNN以2000萬美元的價格收購。
ZAKER作為國內最流行的社會化閱讀平臺,除了提供高效、互動、有良好體驗的閱讀服務以外,還利用海量數據和特定算法創(chuàng)新廣告模式,它可以根據人們的居住地點、瀏覽資訊的偏好,挖掘出哪些品牌的產品更受到哪一類群體喜歡,從而將品牌廣告的投放范圍、時間和差異化的資訊結合起來。比如,喜歡第一財經周刊+GQ男士網+世界國家地理的用戶,可能會更偏向于追求高質量的生活方式、愛好旅游、關注奔馳、奧迪等高級汽車的新車型。目前ZAKER擁有2800萬用戶,分布于iOS、Android、Windows系統(tǒng),主流用戶群從20-45歲,屬于或將步入社會中堅群體,每天用戶活躍度達500萬,他們每天閱讀超過10萬篇文章,PV量超過1億。
傳統(tǒng)媒體原來通過產品價格和品牌定位來進行用戶價值的單項過濾,而大數據時代的新興公司則可以通過用戶本身的社群關系、興趣偏好、情緒脈動等數據挖掘能力來過濾用戶價值,并通過用戶行為數據來判斷目標用戶是否精準、內容商應該生產什么內容、洞悉用戶的消費趨勢,甚至讓用戶來為自己的商業(yè)利益代言等等。
谷歌作為以分析用戶數據來盈利的公司,最近又有大動作,它宣布將于2013年11月11日以后在整個互聯(lián)網的廣告中顯示用戶的名字、照片、打分以及評論,為市場推廣者的產品作背書。Facebook此前已經在經營類似的背書廣告,如果您在某樂隊的 Google Play 頁面上對其專輯給了4星評分,那么您的朋友就有可能看到;當您為自己喜愛的當地面包店+1時,該面包店在 Google 上投放的廣告中會將其反映出來。
借助大數據相關的技術,不同經營方向的互聯(lián)網企業(yè)也可以實現(xiàn)跨界整合,充分拓展數字內容消費的積極性,擴大企業(yè)的經營深度。
LinkedIn作為全球最大的職業(yè)社交網站,一直致力于提供“高效”、“安全”并且“有商務價值”的社交服務。前幾個月它以9000萬美元購買新聞閱讀應用Pulse,社交和閱讀的整合成為了一個移動互聯(lián)世界的新注腳,為什么LinkedIn會鐘情于閱讀呢?
毫無疑問,職業(yè)社交網站已經從人與人之間的“工具聯(lián)系”進化到“資源和利益交換”。 作為較早采用大數據架構的互聯(lián)網公司,個性化內容的搜索、挖掘、推送成為LinkedIn的下一步大動作,今年3月份LinkedIn更新后的搜索功能不僅可以幫助用戶尋找社交關系,同時可以幫助用戶提高尋找內容的體驗。
優(yōu)質并且豐富的內容源是LinkedIn關注的重點,與Pulse合作的內容提供商750家,每天有超過2000萬的用戶在Pulse上閱讀超過1000萬條資訊,為LinkedIn用戶提供更多有價值的內容,更重要的是LinkedIn的用戶還參與規(guī)模化的信息傳播和內容再生產,這將賦予社交平臺流量優(yōu)勢、用戶粘性和新營收渠道。
數字內容不僅僅是媒介信息的數字化,一張圖片、一篇文章、一首歌、一部電影都可能是人們情緒、情感、思想的表達,當智能終端和移動互聯(lián)網完成個體與虛擬世界的實時連接,信息流便不僅僅承載著信息本身,還有人們的社交關系鏈、情緒化數據,基于大數據技術所形成的數據挖掘、語義分析等技術將促進數字內容消費進一步大發(fā)展,促進數字內容媒介與新興科技的跨界融合。
云計算、移動互聯(lián)網和可穿戴計算的結合,就讓我們迎來一個可感知、反饋、分析和預測的量化自我的“大數據時代的來臨”。
谷歌眼鏡版《紐約時報》應用可以按照固定的時間間隔將新聞和頭條消息推送至眼鏡顯示屏,用戶只需快速傾斜頭部,就可以在新聞圖片和全文中實現(xiàn)瀏覽和切換。一旦安裝成功,谷歌眼鏡就會時不時出現(xiàn)在用戶耳邊朗讀新聞頭條。該應用還可以朗讀新聞的簡要介紹?偟膩碚f,這款應用簡單易用,足以幫助用戶每天獲得足夠的新聞。其他公司也已經計劃推出適用于谷歌眼鏡的應用,例如基于大數據進行的知識管理產品Evernote和Twitter等。
《紐約時報》借助可穿戴設備不僅僅是眼鏡,還有Leap Motion體感控制器,通過手勢查看新聞:通過這款工具,讀者可以移動雙手瀏覽新聞,通過一個圓形的移動,用戶可以滾動文章,搖搖手,就可以回到主菜單。另外,應用中的標題、圖片、新聞摘要等內容,將以卡片的方式呈現(xiàn)。
從數字內容個性化的聚合、篩選、挖掘乃至于推送;從用戶參與內容生產、傳播到用戶評價背書成為一種新的盈利工具;從內容的跨界整合到精細化內容與用戶的無縫對接;從傳統(tǒng)的聽說讀寫到借助可穿戴設備讓閱讀模式實現(xiàn)自我量化的反饋經濟模式形成,這一切都圍繞著大數據的思維和技術手段的運用,數字內容新的經營范式也再不斷被改寫和再造,如果我們深入理解大數據,那么我們就能在內容消費創(chuàng)新中找到一套獨特而有潛力的價值發(fā)現(xiàn)和整合的路徑!
|